晚霞生辉光满天
——记全国劳动模范、芜湖县关工委报告团团长杨良金
1994年,还没有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的杨良金就被芜湖县关工委聘请为关工委农科教报告团团长,从此便与“关心下一代”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给关工委做工作多是义务的,没有工资,没有讲课费,甚至连来回车费还得自掏腰包,但他依然兴致勃勃地坚持下来。20多年来,他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帮扶着无数青少年的成长,他写讲义、发资料、做报告,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听党话,跟党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就像红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着他人。他的精神也一直为人们所赞颂,所景仰。
以身为范教育孩子成长
杨良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只有小学文凭,却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刻苦,成为一名高级农艺师,名副其实的“农民科学家”。他种的“油菜王”,获得世界吉尼斯之最;他研究的油菜栽培技术,6次走上国际学术殿堂;他培育的“良金1号”水稻品种,成为当地农民最喜欢的优质高产品种……30多年,他不计得失的无私付出,持之以恒的艰辛探索,全神贯注的忘我投入,用责任和大爱书写出自己精彩的人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组织的充分肯定,他也因此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一等功、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农技推广贡献奖、全国科普带头人、香港如心农业奖、芜湖市优秀共产党员、芜湖市“十大杰出人物”等许多荣誉,得到了国务院、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事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国科协等部门的137项表彰。他还当选为第八届、十一届、十二届安徽省人大代表、第七届安徽省党代表,受到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的亲切接见和较大关注,成为许多人特别是农民和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显得比较突出。这是改革开放、打工潮涌之后出现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被留在农村老家孩子,常年见不到父母,情感上比较容易孤独。虽然生活上有爷爷奶奶照顾,但老人们还承担着繁重的农活,疲惫不堪。这让孩子们从小就对体力劳动产生畏惧和厌恶情绪,对种田很是不屑,一心盼望着早点长大好到城市打工。为了改变孩子们对农业生产存在的认识误区,杨良金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启发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农业生产,说明农业在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深孩子们的印象,他把留守儿童带到自己的试验田——他创办的全市第一个高效农业研究院试验田里现场观摩,与水稻、油菜等亲密接触,让孩子们渐渐对农作物产生兴趣。孩子们看到收割机、插秧机、耕田的拖拉机等许多农业生产机械,已大大减轻了农民们的劳动强度,油菜的超稀植、撒播等现代的农业生产种植管理技术的运用,不但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也让农业生产变成了一种管理的艺术,渐渐产生了兴趣,业不断改变着他们对传统农业的认识,主动积极地参加到家里的生产劳动中去,而且认识到,只要认真勤奋,种田不但能致富,而且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扶贫助学关注贫困家庭
改革开放之后,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富裕了起来,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上,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好端端的人家一旦遇到生病等重大变故,会立刻返贫。一次,他在原赵桥乡小学做报告时得知,有个姓杨的孩子辍学在家,因为他父亲身患重病,母亲是上海下放在此的知青,不擅农活,同样耕种收入就是比别人家少得多,几间土墙房子也因年久失修快要倒了。杨良金看了非常难过,给孩子送去几百元钱,让他一定要坚持读书。接着,他又给孩子家里送去自己培育的良种——良金一号,告诉孩子母亲如何播种、管理、施肥、治虫,他自己三天两头去那孩子家的责任田查看、指导,渐渐教会了孩子母亲种田的技术,当年就获得了丰收,收获的稻子因为质量好、产量高,被周围群众当种子买去了。几年之后,日子渐渐有了起色。杨良金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多方协调,帮助他们家改造了危房,小孩读书也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杨良金是个充满爱心的人。只要他能做到的,他总是尽力帮助别人。当他得知红杨镇崔某考取大学,无钱上学时,就立即冒着酷暑送2000元给她,并且决定每年都给她2000元作为生活费,直到她大学毕业;六郎镇陶某3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骑摩托车接送他上学时被车撞死,他自己的头部也受了重伤,杨良金就把陶某作为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帮扶到初中;花桥镇胡某,从小母亲去世,父亲做瓦工从高空摔伤生活不能自理,全靠80多岁的爷爷照顾她们父女生活,他就把胡某作为结对帮扶对象,帮扶到初中……做农业的人,虽然不是很有钱,但他始终充满着爱心。汶川大地震时,他捐出2万斤天然富硒米、5000元现金及部分农业生产技术资料,总价达16.5万元,由芜湖市科学技术协会派专车送达四川绵阳县三台县灾区,表达了一个普通中国农民的大爱之心。多年来,他累计捐款捐物达数十万元。西河社区一位受助学生在写给他的信中说:“感谢杨爷爷,是您让我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我一定努力完成学业,将来更好地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回报中国共产党……”
报告做出家门走向全国
在做关工委工作的20多年里,杨良金做了多少场报告?教育了多少孩子?可能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凡是听过他报告的人无不对他的创业精神和爱心非常崇敬:因为他是个十分注重工作实效的人。他说:“做关心下一代工作,要象针挑土样一点一点的积累,若稍有懈怠,工作滑下去就会像水推沙那样快。”
杨良金的报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我的成长之路”,通过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孩子们立志成才,自强自立,刻苦自学;再就是“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粮食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讲起,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从珍惜一粒米、一滴水做起,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他的报告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很受大家的欢迎,也渐渐引起上级关工委及周边地区有关部门的重视,不断地有人邀请他去市区级周边县区给孩子们做报告。
有人不解地问他:“你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干事仍然是没日没夜,精力怎么那么旺盛?”他总是笑着说:“我有自己的灵丹妙药,那就是做农业、跑农村,特别是关心下一代工作,越做越年轻,越做越快乐。”
2015年初,市关工委决定开展“学英模,读好书,树美德,做新人”主题教育活动。4月,他便应邀去芜湖市滴水学校给全国特殊困难学生讲课,以自己磨难成长历程,教育孩子们努力拼搏,立志成才,还给每位学生赠送一本自己的传记《农民科学家杨良金》。6月,他又把学校师生全部请到自己的展览馆参观,在自己的培训教室给他们讲立志成才的故事,使这些精神上受到过挫伤的学生,消除阴影,变得活泼开朗、勇于创新、乐于奉献起来。他还在全市范围内给小学生讲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不但增长了小学生农耕文化的科学知识,了解到了种植粮食生产的艰辛,而且懂得珍惜粮食的深刻意义。芜湖电视台闻讯找到他,专门为他录制了《农人杨良金话农事》的专栏,每天在黄金时段播出。他指导河海大学研究生陈涛撰写的硕士毕业论文《杨良金的傻瓜技术及其效益》是江苏省推荐到国家唯一一篇论文,并获得了2007年百万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杨良金的实验基地也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他也被聘为客座教授。值得一提的是,杨良金只有小学学历,却当选为中国农技协的常务理事,还参加了由许多专家教授博导等组成的“全国精准扶贫专家报告团”,在江西井冈山、四川仪陇县、湘西作了三场报告,场场爆满,农民们进来了就舍不得走。因为他讲的很通俗、很实用,农民很爱听。之后,他立即被任命为专家报告团副团长,让报告团里许多专家等都非常敬佩,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莫名到杨良金基地参观,听取汇报赞扬他,“不是专家胜似专家,不是教授胜似教授”。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净为先”,杨良金说,他虽然年近古稀,但仍在尽心尽力地选育有营养价值的有机富硒水稻品种,力争让更多人们,吃的放心,吃出健康……
有人说杨良金如同一块磁铁,吸引了很多人,全县有几十万人口人人皆知,也感化了很多人,几十万种田农民人人尊称他老师。来自农村的年轻人王大财、葛良臣、后其松、许继跃、干金娥等人,就是他亲手培养的党员。杨良金把他们纳入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对象,凡是研究院搞活动,他们都会参加。渐渐地在这些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变化。
红烛生辉,光耀少年。这就是杨良金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的博大情怀,为时代塑造了一座精神丰碑,为社会倡导了一种价值理念,为当代老人发挥余热树立了一个实践标杆,他就是这样,为了托起朝阳的冉冉升起,把那晚霞的余辉燃烧得火红灿烂,绚丽满天。